查看原文
其他

看!陆军这个旅怎样把严寒变成“战友”

李龙伊 人民日报政文 2019-09-08

点击上方“人民日报政文”可以订阅哦


北国大地,冬日寒风呼啸,战车驰骋掀起浓浓尘烟,机枪发射声音回荡山谷,东北腹地某训练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

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借着冬季严寒环境,以提高严寒条件下“能打胜仗”能力为着眼点,突出实战,紧盯短板弱项,向“寒将军”要战斗力,开展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冬季大练兵。


开训即冬训,开训即开走,开训即开打。该旅将远程机动行军、实弹演练等重难点课目作为开训“重头戏”,锤炼官兵在严寒天气下“走、打、吃、住、藏、供、管、联、救、修”等能力。



“在充满硝烟的拉练中,官兵的打仗本领得到提升”


“每天走三五十公里,对战士们来说问题不大,但是怎么实实在在提高实战条件下的行军能力?”旅长高金虎时刻思索着这个问题。


清晨,寒气凛然。记者随军行进在茫茫雪野上,旅侦察分队官兵身着白色伪装衣快速行军,与冰封雪裹的大地融为一体。行军途中,旅侦察分队发现“敌情”,有小股“敌军”阻扰我军按计划完成行军。


茫茫雪野砺精兵 


“我命你营先头连快速奔袭,先敌抢占丁字路口附近有利地形,伏击阻扰之敌。现在时间是12时35分,令你营13时00分前完成任务,是否明白?”高金虎立即下达奔袭指令。


“明白!”一营营长宋恒哲立即向战士们传达了奔袭指令。


始料未及的“敌情”,让官兵警醒起来。半小时后,当行军队伍进至某公路桥头时,又遭“敌机”空袭。宋恒哲一面通过电台迅速组织部队利用有利地形疏散隐蔽,一面组织对空小组射击。


“敌”机刚过,桥面上突然升起一股“毒气”,还未来得及喘口气的宋恒哲立即下令:所有人带上防毒面具,快速通过“染毒”地带。


惊魂未定,前方又传来“道路被毁”的消息,宋恒哲迅速组织营参谋进行讨论研究,果断定下决心,选择另一条线路继续开进……行军途中,导调组一路“刁难”,战士们走一路,打一路。


“千赶万赶,还是慢了半个小时!”宋恒哲刚到宿营地,忍不住感叹,“往年都是提前到,今年的行军有点难。”经过炮火袭击、桥梁被炸、卫星过顶等30余个“敌情”,一天的拉练行军让战士们精神时刻紧绷。抵达宿营地域,机关第一时间组织讲评,通报了敌情观念不强、战术动作僵化等3类11个问题。


“在充满硝烟的拉练中,官兵的打仗本领能得到提升,也让我们看到了不足。”盘点这一天行军过程,宋恒哲向记者感慨。



“这是一次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冬训,我们把完整的作战过程拉了过来”


时值一营战士正在进行射击训练。记者注意到,在一营战士的帐篷里贴着一张名单,写着所有战士的射击训练成绩。名单上,成绩栏一整排的“优秀”十分醒目。“全员优秀,这样的训练成绩我都没想到!”高金虎骄傲地说。


实弹射击训练 


但是战士们心里都清楚,“优秀”不是轻易得来的。按照实战要求,训练中排与排驻地最少相隔200米,营址距训练场也有5公里距离。训练过程中,战士们每天4点半就要起床,行军1小时至训练场,对所有训练项目各个击破,训练持续到晚上10点多才回营,睡觉时时间往往已经到了11点半。成绩之好,也是战士们训练之实的体现。


“实”,是该旅今年冬训的核心关键词,既代表训练踏实,又代表贴近实战。 “这是一次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冬训,我们把完整的作战过程拉了过来。”高金虎说。


高金虎向记者介绍,本次冬训所有徒步行军路线全长都超过200公里,行军过程作战环境、条件与该旅任务区高度相似。该旅采取紧急出动的方式,按照5路行军纵队,行军途中以临机情况导调的方式组织指挥通联、情况报知、识图用图、战地野炊、野外生存技能、战场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。


面对从难从严、贴近实战的徒步行军,战士们既感到压力,又觉得兴奋。


“困难面前找一营,一营面前没困难。”一营火力连班长胡新伟骄傲地说。因为患有足疾,胡新伟不适合参与长时间走路,但他还是毅然踏上了冬训徒步行军之路。


启程第1天,他的脚上就长了5个水泡,用针刺穿后,第二天坚持继续走下去,造成左脚跟腱拉伤,却依然没想过登上为伤病战友准备的收容车,“训练的时候我可以上收容车,但是在战场上走不了路怎么办?”



“严寒对敌人来说往往也是‘敌人’,但我们就要把严寒当成‘战友’!”


一营战士的帐篷内,贴着一句醒目的标语:把严寒当成我们的战友,让夜暗变成敌人的哀愁。高金虎向记者介绍,冬训就是要学会和严寒“并肩”克敌的能力。与严寒当“战友”,吃和住自然是在战士们眼前的两大难关。


冬季训练中的战士


午间的训练场,传出阵阵饭香。战士们或用砖堆起简易“炉灶”,或挖出土坑充当简易“烤箱”,以工兵铲等工具为“厨具”,以班为单位在训练场野炊。训练中,有时无法及时保障食材、淡水,食材都经常由战士们在野外自行寻找。于是,战士们搭设了简易工具捕捉猎物,碰上饮用水补给不及时就翻越几个山头,到最高点去寻找雪来化水。携带的融雪剂,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、猎物捕捉设备等,都成为他们野战生存的“利器”。


野炊场地外,隐藏着几个行军帐篷。帐篷安置在树木丛生的沟坎之中,棚顶覆盖着厚厚的枯草,如果不仔细端详,根本无法发现这些帐篷的存在。走进帐篷,记者发现战士们的住宿条件简单而实用——一整个排的战士都住在一个帐篷里,搭设简易炉灶用以取暖,床铺上只有一个放着背囊、睡袋,方便实用,既能保暖,又能快速收起,便于随时前进。


“野外训练就要探索打仗时野外生存的技能,”一营三连连长降巴克珠说,刚当兵那几年,冬天都住在训练场老百姓家里,晚上火炕很热乎,战士们经常和百姓一起“拉家常”;而现在,他们要完全依靠自己在野外安营扎寨,解决吃和住的问题。这种转变,一名班长将其概括为“告别‘热炕头’,挑战‘寒将军’”。


“严寒对敌人来说往往也是‘敌人’,但我们就要努力把严寒变成我们的‘战友’!”高金虎说。


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

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“人民日报政文”(ID:rmrbzhw)


本期编辑: 丁雅诵、藏新恒

一周精选

 中纪委公布最新组织机构情况,其中有何奥妙?

 “羊毛党”薅了拼多多?那只是网络黑灰产的冰山一角

【干货】退役军人关心的都在这儿了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